1.基本情况: 中医系是我校建校之初设立的主干院系,现有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学三个专业。 2.历史沿革: 1959年招收中医专业本科生,1978年招收首届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医学专业2002年被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09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中医学学科是陕西省“一流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专业2021年获得陕西省“一流专业”。 3.师资队伍: 中医学专业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80人,传承博士后导师、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1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6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人,陕西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3人。拥有以“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郭诚杰教授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50位,郭诚杰教授还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中国针灸传承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15名,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名,省、市级“三五”人才、“215”人才7名。2021年,闫咏梅教授获评岐黄学者,李京涛被评选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岗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2022年,杨锋被评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 4.人才培养: 中医专业现有在校学生3265名(其中本科生2477人,研究生788人)。学校一直狠抓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临床技能训练,中医系在校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实证研究考试中,连续3年获得全国前三名的好成绩;2015年、2017年全国黄帝内经大赛中,中医学专业学生连获两届全国二等奖;2018年、2019年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中荣获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2021年,中医系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银奖。近年来,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考研率和就业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医系考研上线率达53.8%。70年来,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级优秀中医学人才。 5.实验室情况: 中医骨伤实验中心等3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妇科实训中心等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重点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中医脑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陕西省胃肠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3个临床研究中心。 6.本科培养平台和措施: 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及以中医脑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妇科学等为代表的34个重点专、学科;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15门陕西普通高校精品课程。第一临床医学院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7.本学院(系)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中医系在校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实证研究考试中,连续3年获得全国前三名的好成绩;2015年、2017年全国黄帝内经大赛中,中医学专业学生连获两届全国二等奖;2018年、2019年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中荣获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2021年,在第十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总决赛中获得银奖。 8.就业深造: 中医学专业学生近两年就业率:2021年为79.9%,2022年为80.2%;近两年考研率:2021年为32.6%,2022年为30.2%;2023年考研上线率为53.8%。 9.国家、省级、校级一流课程、一流专业、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中医学学科是陕西省“一流学科”。中医骨伤科学2021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
中医诊断实训中心
骨伤实验室
骨伤科技能操作实验室
骨伤科标本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