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
来源:教务处招生网 作者:招生网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05-20 10:07:07
A A A

 

历史沿革:

1959年开始招收中医专业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首届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医学专业2002年被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09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5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学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中医学2016年被评为陕西省一流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获批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师资队伍:

学科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实施“思邈人才工程”和“学科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现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1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青年长江学者、青年岐黄学者3人,入选省级人才计划23人次,获得陕西省“三秦学者”、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称号者21人,已形成一支由国医大师领衔,新老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中医学学科团队。

 

人才培养: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深化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发挥我省名医资源优势,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开展“院校+师承制”中医人才培养工作,打造一流高素质中医卓越人才。

一是德医双修,素质卓越。通过文化引领、名医示范,将医德教育融合到医学专业教育全过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强基固本,技能卓越。发挥医教协同优势,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育理念,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守正创新,思维卓越。通过中医经典考试、中医经典比赛强化学生中医经典理论水平和中医思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本科培养平台和措施:

建有中医骨伤实验中心等3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妇科实训中心等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重点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中医脑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陕西省胃肠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3个临床研究中心。

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中医脑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妇科学等为代表的37个重点专、学科;有内经选读、伤寒论等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黄帝内经、生理学等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医学专业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学院在校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实证研究考试,连续3年获得全国前三名的好成绩;2018年、2019年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中荣获第二名、第三名。2021年,在第十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总决赛中获得银奖。学院2024组织申报大创项目,其中国家级立项4项,省级立项11项;申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申报78项,在陕西赛区中荣获银奖1项,铜奖3项。2024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志愿宣讲团、中华文化传承团获得教育部、团中央4个立项;“岐黄青年”志愿宣讲团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沂蒙精神志愿宣讲团和2024年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秦医源“志愿服务宣讲团成功入选2024年“健康中国‘百千万’·岐黄青年在行动”专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就业深造:

办学70余年以来,中医学专业始终以培养中医药人才、传承中医学术、改革中医教育、发展中医事业为己任,积极探索中医教育规律,不断探索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绩,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级优秀中医学人才,现已毕业4万余人,大多数已成为医疗、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的骨干力量。中医学专业学生近两年就业率均达80%以上,考研录取率达30%以上。学生被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学校录取。





 


中医诊断实训中心

中医诊断实训中心

骨伤实验室

 骨伤科技能操作实验室

骨伤科标本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