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药学院前身中药系始建于1973年,1983年更名为药学系,2008年更名为药学院。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健全的(中)药学类专业体系,开设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拥有中药学、药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1个中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800余名。 师资队伍: 目前全院共有教职员工115名,其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86人,博士学位教师73人。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始终以行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药学类人才需求为导向,先后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中药学、药学类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学院始终秉承“医药结合、继承创新、实践为重、能力优先”的理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强化特色,紧贴行业需求,紧密聚焦课程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培养环节,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持续打造“药我第一名”中药知识竞赛、中药饮片辨识与炮制技能大赛等品牌活动,为全体学生搭建学术交流、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等平台,充分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本科培养平台和措施: 全院教学实验室面积5000㎡,仪器设备总值8000万元。建设有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基地、省级大学生“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5个,拥有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建成35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2个。 坚持“以本为本”,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院先后获批陕西省首批创新创业学院(改革试点)建设院系,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陕西省优势学科及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5个。依托学科建设,建成省部共建秦药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中药产业研究院、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咸阳综合试验站、陕西省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秦岭中草药应用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0个。构建了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科研实践平台,为中药学、药学类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条件支撑。 本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2019年至今,学生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150余项,多人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二等奖;获“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5项;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银奖1项,全国中医院校中药技能大赛个人二、三等奖各1项,优秀奖4项;获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金奖4项、银奖12项、铜奖12项;获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咸阳市创新创业金奖1项;获得 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就业深造(毕业生就业单位(部分)(近年毕业生就业率及考取研究生情况) 药学院围绕国家医药事业发展战略,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在药学相关教育、生产、科研、管理、流通等领域具备发展潜能的专业人才,为支撑和促进中医药健康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保障,全面服务于大健康产业。 近三年来,药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落实率超90%,毕业生平均升学率超30%。就业学生中90%的学生均在医药相关企业工作,专业对口率较高。
药用植物学实验室
陕西省中药饮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自动旋光仪
天平室
分析测试实验中心
制药工程基础实验室
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64万)